夏季一般选择一天中的上午10点前、下午4点后喷洒农药,不宜在中午时分喷洒农药。
上午10点前,此时气温尚且不高,露水基本已干,同时日出性害虫活动频繁,此时喷药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下午4点后,光照逐渐减弱,夜出性害虫开始活动,此时喷药同样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一、夏季什么时候喷农药
1、夏季是多种花卉的生长适期,但因气温高、光照好,因此也是滋病生虫的盛期。为此在喷施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时,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,掌握喷施时间至关重要。
2、通常来讲,以每天上午10点以前、下午4点以后为最佳时间。由于上午9点前后露水基本干了,而气温还不太高,又是日出性害虫取食活动猖獗之时,因此这时喷药一不会因为露水冲淡药液浓度,二不会因气温过高致药分解挥发而降低药效。
3、下午4点以后,太阳偏西,光强相对减弱,夜出性害虫即将开始活动,这时喷药正好在其为害之前,也有较高的杀虫率。
4、但若在中午喷药则效果不佳,一是气温高易造成农药分解、挥发,虫嗅到药味逃之夭夭,且长期作业人易造成中毒;二是太阳光照强,大多害虫躲在叶片的背光面,甚至停止活动,喷后杀虫率低得多。
5、除此之外,光照强度大也会造成药品分解降低药效。对盆花盆景喷生长调节剂时也以上述时间为宜。
二、如何确定使用农药的时间
防治害虫时,一般应在幼虫2-3龄顶峰期前用药,有的应节制在卵块孵化顶峰期后用药,这时施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其起因主要是:
1、幼虫期
(1)幼龄害虫在3龄前体壁都非常薄,体壁上还长有很多的微毛,微毛着生部位的表皮非常薄,药剂就很容易透过这一层。
(2)而且这时虫体小,食量较大,损害轻,活动领域小,抗药(耐药)力弱,所以判别防治害虫的适期,应节制在2-3龄顶峰期前用药,有的应节制在卵块孵化顶峰期前后用药,可达到的防治效果。
(3)当害虫达到4-6龄时,害虫的食量、体壁的厚度均大大增长,其厚度可达1龄幼虫的50-100倍,体壁上的微毛也没有了,这样药剂就不易粘附在体壁上和透过体壁,达到害虫的体内就比较艰巨。同时,害虫的抗(耐)药性也大幅度上升,从而大大影响了药剂的杀虫效果。
(4)害虫龄期增大后,虫体内的脂肪量也增加了,具备积压和分解许多农药的作用。害虫体内脂肪含量越高,这种作用就越显然,抗(耐)药性也就越强。
2、天敌敏感期
在害虫天敌对药剂反应比较敏感的时期内,应尽可能少用药或不用药,以保护天敌,维持田间生态平衡。
3、感病生育期
对于病害来说,易感病的生育期都是药剂防治的适期。如苗期易感染立枯病,可在播种前用剂拌种或在苗期喷雾防治;再如花期也是病害侵染的顶峰期,因此,应节制在开花期选用对路药剂重点进行防治预防,节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。
4、杂草敏感期
(1)施用除草剂一般应节制在杂草敏感期用药。对于以种子滋生的杂草,幼芽期和幼苗期对除草剂较为敏感,因此,这一时期经常是除草剂用药的适期。
(2)通常节制在播后苗前或杂草1—2叶期为好。当使用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时,如克无踪、草甘膦、农达等,应在杂草茂盛生长期较为敏感时用药,除草效果显然,并且持效期长。
(3)如果防除春季和夏季农田杂草时,应在杂草盛发初期喷施除草剂。
5、害鼠断食期
(1)从有效节制害鼠度来说,毒铒的投放宜节制在鼠类断食阶段较好。多年实验证实,春季灭鼠的效果,这是由于害鼠的冬贮食料耗尽,对毒铒的摄食相应较多。
(2)同时春季灭鼠还可以缩小基数,保护春播作物正常出苗和生长。
6、植物期
药剂对植物的性是判别施药适期的一个先决条件。在施用农药时,要选择作物对药剂有较强抗药性的时期喷施,免得引起作物药害。
7、间隔期
农药的施用时期,还应依据农药使用标准,节制在间隔期内施药,免得农药残留超标,造成不良结果。
© 农笔记 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免责声明 | 湘ICP备2021002603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