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鱼属于鲈形目、石首鱼科、黄鱼属鱼类,为我国“四大海洋经济鱼类”之一,我国主要产地为江浙、福建一带地区。
大黄鱼鱼体呈长椭圆形、侧扁,头大,吻圆钝,眼中等大,侧线完全,鳞片栉状。体背侧呈灰黄色,下侧呈金黄色,鱼鳍呈灰黄色或黄色。
大黄鱼属于暖水肉食性鱼类,生长适温18-28℃,生存临界水温8-32℃,前期以浮游动物为食,后期以甲壳动物、头足类动物为食。
一、大黄鱼简介
1、鱼种论述
大黄鱼是我国“四大海洋经济鱼类”之一,别称黄花鱼、黄瓜鱼、黄金龙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鲈形目、石首鱼科、黄鱼属鱼类,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,但因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。
2、形态特征
大黄鱼体呈长椭圆形、侧扁,头大,吻圆钝,眼中等大、侧上位,口前位、宽阔,上、下颌相等,侧线完全,鳞片栉状,背缘、腹缘广弧形,腹鳍小于胸鳍,尾鳍楔形,体背侧呈灰黄色,下侧呈金黄色,背鳍、尾鳍呈灰黄色,胸鳍、腹鳍、臀鳍呈黄色。
3、分布范围
大黄鱼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区,包括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越南沿海等地,我国从黄海南部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均有分布,每年4-6月在江苏、浙江、福建等地近海形成春季渔讯,9-10月在浙江北部海区形成秋季渔讯。
二、大黄鱼的生活习性
1、暖水性:大黄鱼是暖水性鱼类,生存临界水温8-32℃,最适水温18-28℃,水温低于17℃时食欲逐渐减弱,水温低于15℃时摄食量只有正常量的一半,水温低于10℃时完全停止摄食。
2、肉食性:大黄鱼是肉食性鱼类,仔鱼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,稚鱼阶段主要以桡足类、蔓足类等为食,幼鱼阶段主要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,成鱼阶段主要以甲壳类、头足类等为食。
3、洄游性:大黄鱼是洄游性鱼类,生殖季节集群从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,渔汛分春、秋两汛,春汛一般在4-6月,渔场在苏、浙、闽等地,秋汛集中在9-10月,渔场在浙江北部海区。
三、大黄鱼刺多吗
1、大黄鱼的刺不多。这种鱼的体形比较长,通常在40-50厘米之间,颜色为金黄色,鳞比较小,头部非常大。
2、一般生活在深海区,在4-6月份的时候到近海处产卵。它以各种鱼虾喂食,鱼鳔能发出声音。作为海鱼,它的刺只有椎骨这一根,没有其他的小刺。
© 农笔记 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免责声明 | 湘ICP备2021002603号-6